草莓羞愧无线观看网站

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学网  今天是日期加载中...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 机构设置
    • 古农学研究室
    • 林业史研究室
    •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室
    • 珍本特藏古籍库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者团队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中心学术委员会
  • 学术研究
    • 研究方向
    • 项目课题
    • 学术论文
    • 农史研究动态
    • 农史资料
    • 农业遗产
  • 专家论坛
  • 人才培养
    • 研究群体
  • 学术动态
  • 服务社会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古农学网» 中心简介»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十二五”建设规划和工作思路

  1、巩固传统优势,强化特色领域

  (1)在农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围绕国家级课题《中华大典·农业典》编纂工程,主编完成约6000万字的《经济作物分典》、《农业灾害分典》。

  (2)在农业科技史研究方面,作为国家重点文物项目《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明创造》的联合攻关单位,主持课题综合研究任务。全面系统地梳理、排比、评价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主编完成百余万字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丛书一套。

  (3)拟在西部农业开发史、西部生态环境变迁、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及其文化转型、中国古代农业灾害与减灾机制、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等领域内开展深入的研究,形成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4)以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布展文稿为大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实文字内容,拟出版《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四卷本,每卷计划写作二十万字,最终形成一百万字体量的农业发展史系列专著。

  2、人才培养

  拟在现有教学科研团队的基础上,贯彻“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方针,通过特聘专家、合作研究、博士后项目等具体形式,充实研究队伍,提升学术水准。面向国内外引进相关领域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与国外相关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博士后工作、合作研究、攻读学位等具体途径,吸收国外学者2~4人参加我校相关农史课题,并选送我校农史学术骨干5~7人到国外进行深造或合作研究。

  3、学科建设

  以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及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科技史、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专门史、科技哲学)为依托,突出农史特色,整合学术团队,凝练研究方向。两年内完成科技史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组织申报工作,并力争使我校的农史学科进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序列。

  4、加快进行古籍善本的修复、保存和再生性利用

  (1)重视现存古籍的一般性修复和保护工作。我校现存古籍在长期的查阅、利用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毁损现象;古籍典藏条件也不符合科学、规范的环境要求,存在某些安全隐患与技术缺陷。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古籍特藏库以整体改善线装古籍的典藏环境;并且有针对性地对馆藏古籍采取纸张加固、纸张脱酸、纸张防虫防霉、字迹保护等保护性修复工作。

  (2)善、珍本古籍的再生性利用与保护。计划利用5年时间,对列入国家善、珍本目录的170余种古籍和380余种古代农书采取缩微复制、影印出版、电子扫描、光盘存储等技术,实施再生性保护工程。除特殊情形外,确保以上文献不再进入流通、借阅过程。

  5、建设农业历史文献数据中心工程

  (1)逐步提高农史文献整理、研究、利用自动化程度,加快农史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并且实现联网检索数据共享。

  (2)强化信息搜集和网络交流功能,分类建立农业历史研究、农村社会发展、西部生态环境变迁的学术资料、研究成果信息数据库。

  (3)建立农史馆库存及展示农史文(实)物多维信息系统。

  (4)集成、整合以上内容,建设现代化农业历史文献、资料数据中心。

  6、申报重大课题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

  继续完成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同时申请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至少2-3项;与相关部门合作,承担横向合作研究项目3-5项。完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学术论文10-20余篇,学术著作1-2部作为标志性研究成果,要求达到一定的转载率、影响率,影响因子有显著提高。

  7、启动中华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工程

  拟创建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学术论坛,定期报告基地最新研究成果;开设农业历史教育公选课3-5门,以增强大学生文史素养,提升学校人文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