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羞愧无线观看网站

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举办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专题讲座之六

作者:陈琳  | 发布日期:2022-11-14 | 阅读次数:

草莓羞愧无线观看网站

11月10日,学院于2206会议室举办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专题讲座第六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兴林教授应邀作题为“农田考古的体系构建与理论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朱宏斌教授主持,我院科学技术史等专业师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

23df15b2f21d4132a1308b3fcbca89dc.jpg

报告会上,刘兴林首先阐述了“为什么要研究农田考古”,并详细介绍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农田遗迹”。进一步认为农田是一个体系,包括灌溉水沟、水坑与田间道路等,其结构形式与耕作技术和种植制度密切相关。他以考古发现中的农田遗迹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系统阐释“农田考古研究应着眼的层次”,认为由农田内部微结构到田地、沟渠、道路等组成的农田体系、再到农田所处的宏观环境,构成观察农田的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三层次理念可以为古代农田的发现和研究提供广阔的学术空间。最后,他对“农田考古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对“农田考古的前景和意义”进行展望与解析。

我院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志民作为报告会与谈人,认为刘兴林围绕农田考古的研究,在农业考古学的学科演进中具有立学之功;并从农史研究和生活经历出发,指出讲座中提到的农田考古的宏观层次对与会师生日后开展农业史研究尤具启发,将农业视为一个系统,农业演进与人类聚落、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刘兴林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详细解答了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提出的问题。本次学术报告内容翔实、讲解生动,将农业史研究与考古学研究有效衔接,既强化了研究所师生对考古学材料的了解与认识,又激发了研究所师生依托考古材料探索农业史问题的兴趣,为开展农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思路和视野。

刘兴林: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年开设“战国秦汉考古”“中国古代钱币”“先秦两汉农业考古研究”等课程。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农业历史与考古、古代钱币和纺织史等专题研究。任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出版《历史与考古:农史研究新视野》《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等著作7部,在《考古学报》《考古》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编辑:王娜
终审:常振山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草莓羞愧无线观看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常振山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